

編者按:時光不負追夢人,星光不負趕路人。何為匠人? 無外乎三點“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一以貫之。”在大通新材,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幾十年如一日,以匠心追夢,以匠行逐夢,就像一顆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擰在哪里,就在哪里發光發熱!
在這春和景明、萬物勃發的美好時節,我們將以“大通新材”公眾號為載體,推出“時光不負追夢人”系列故事,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致敬每一個平凡而閃耀的追夢者。本期我們對話臥式一車間的工段長鄭良舉,傾聽他散落在歲月長河里的追夢故事。
“技藝精湛,積極肯干,是生產一線的‘技術尖兵’……”,一提起鄭良舉,同事領導們的夸贊不絕于耳。但對于這些評價,鄭良舉只是含蓄地笑了笑。在他看來,自己只是一個“小人物”,所做的不過就是擇一事、專一業, 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
2002年3月,鄭良舉從學校畢業來到大通工作,成為了一名年輕的漆包工,彼時的他是一個對生產環節和工藝流程絲毫不懂的門外漢。這二十年里,靠著嫻熟精湛的技術,他先后擔任過副班長、班長、工段長,每次職務的變動對他來說都是一次新的挑戰。但正是有了這些歷練,讓他從專業不對口的“小白”,一步步成長為如今同事和領導眼里公認的“技術大拿”,并多次獲評公司“優秀員工”。
從醫師到制造業,跨度很大,剛進廠時鄭良舉可謂是吃了不少“苦頭”,環境的差異、陌生的設備和繁雜的開機工序,都讓他有些發怵,難以適應。但不服輸的鄭良舉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咬牙堅持了下來,這一干就是20年。“既然來了就要把這份工作做到最好。”他跟著師傅潛心學習漆包工藝,休息之余便自己揣摩領悟,在邊干邊學中,技能得到快速提升,也讓他得到了領導的信任和肯定。于是,在進廠四年后,他走上管理崗位,擔任了車間班長,負責的工作也隨之變得繁雜。但對班組管理他自有妙招,秉承著“工作抓‘細’、管理從‘嚴’、團結聚‘心’”的原則,帶領班組屢創佳績,那幾年里,他們班組幾乎囊括了車間廢線獎等所有獎項。
2014年,鄭良舉晉升為車間工段長,工作角色向專治疑難雜癥的“設備醫生”轉變。談及與擔任班長有何不同,鄭良舉說道,“以前班長的大部分工作是管人,而現在更多是把設備管好,把質量提高,重點關注設備改良,處置粒子等質量問題。”每天早上,鄭良舉都會提前半小時來到車間,對現場設備認真巡查一遍,并及時和夜班班長交接,了解設備異常情況,進行研究處理,實在解決不了,再找設備人員請教,這些都是他的日常工作寫照。“做這行最重要的是責任心”,他一心撲在工作上,每當同事遇到技術難題時,總會首先想到他,壓力大是必然的,但他從不計較,而是將經驗傾囊相授,與同事們共同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為了減少人為失誤,提高車間產品穩定性,在現場總能看到他與班長溝通交流的身影。
在“雙碳”大趨勢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越來越火,公司近年來也將重心轉向扁線產品。為了不斷擴大扁線規模,公司對臥式一車間的H118、H119機臺進行技改,將原先生產圓線的機臺換成扁線設備。圓線與扁線的生產工藝差別極大,對于從未接觸過“扁線機”的鄭良舉他們來說,起初可謂困難重重。去年夏天,福州遭遇高溫極端天氣,又恰逢疫情爆發,設備廠家無法派人到現場,但客戶訂單急等交付,時間不等人,這無疑給安裝調試帶來了極大的考驗。“當時確實是摸著石頭過河,扁線設備經不起“試錯”,大家只能不斷解題,在實踐中摸索總結經驗”。談及那段時間,鄭良舉很是感慨,他和團隊從零開始,針對“粒子、廢線率高”等難點問題進行攻關,加班加點成了大家的工作常態,有時為了跟蹤產品狀態,通宵達旦更不在話下。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夜以繼日的辛勤付出,兩臺設備終于正常投入使用,并為客戶穩定供貨,緩解了扁線產能壓力。
時間灑在哪里,哪里就開花結果。20年來,鄭良舉用始終如一的匠人精神,執著、專注于生產一線,為公司的快速發展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干一行,就要鉆一行、精一行。”無論是肩上擔起的責任越來越重,還是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鄭良舉依然在路上,執著奮進,踏實前行,在生產一線找到他的拼搏價值!
2023-02-20
鄭良舉:每一份執著皆不凡2023-01-23
新春慰問鼓士氣 蓄勢發力開新局2022-10-29
大通新材榮獲2022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2022-12-23
同心協力越寒冬,“疫”往無前保交付2022-12-22
大通新材蟬聯“2022年度中國線纜產業最具競爭力企業100強”2022-11-16
勠力同心齊抗疫,駐廠攻堅保交付2022-11-07
馬尾區委書記莊永智一行蒞臨大通新材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工作2022-11-01
大通新材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2022-09-01
大通新材再次入選福州市工業龍頭企業名單2022-08-08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委員會書記、馬尾區委書記張帆一行蒞臨大通新材調研指導環保工作